郭中民:河西走廊的长城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其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历代只要是政治经济强盛的朝代,比如汉、唐、明、清,无一不把保障河西走廊道路通畅作为经营西域的前提。长城及附属城障作为保证道路畅通、保障政治体系管理运行的设施,至今在河西走廊留存较多,且大部分保存完好。据瓜州县文物系统官方统计数据,仅瓜州县境内就留存有古城障堡八十余处。 河西走廊的长城,它的作用远远不止于单纯的防御,它具有一整套附属的系统来保障中央政令的高效运行:有进行瞭望预警、烽火通信的烽燧;有保障往来人员食宿接待的驿置;有屯田人员与军人所居的军屯;有安置内附部落民众的民城还有各种军需仓库,等等。 这些长城及附属系统跨山越河,或以险制塞、或因材制宜,无不见证着历史的辉煌和沧桑。无数平民及士兵抛头颅洒热血,忍受严寒酷暑、孤独寂寞守卫着自己的家园。并由此形成一种进取、坚韧、无畏同时又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和精神象征,与长城遗址遗迹一起成为伟大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小方盘城,小方盘城为汉代玉门都尉府下属玉门候官所在地,汉玉门关当在此附近。远处为疏勒河尾流湿地。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景区,2019年5月 郭中民 麦师城,坐落在庄稼地里的麦师城,一群鸽子飞过。甘肃省瓜州县,2020年7月 郭中民 汉宜禾都尉府宜禾候官治所,安西国家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内台地上的汉代长城管理机构。甘肃省瓜州县,2020年7月 郭中民 明盐池1号墩,甘肃省高台县,20219年12月 郭中民 汉悬泉置遗址,悬泉置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汉代设立在丝绸之路上接通中原与西域诸国的重要驿站,出土的大量简牍及其它遗物为研究汉代邮驿制度及西北边郡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见证了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2019年11月 郭中民 明镇夷堡,军屯实为后世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甘肃省高台县罗成乡,2019年9月 郭中民 清桥湾城,甘肃省瓜州县,2022年4月 郭中民 黑河河畔的明天城墩,甘肃省高台县,2015年11月 郭中民 汉兔儿墩,黑河出正义峡后为下游,始称弱水,从此进入茫茫荒漠。甘肃省金塔县,2019年12月 郭中民 明盐池3号烽燧及堑壕,甘肃省高台县,2019年12月 郭中民 汉石营堡,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西坝镇西移村,2018年8月 郭中民 悬臂长城,甘肃省嘉峪关市,2018年12月 郭中民 T178燧,甘肃省金塔县,2018年8月 郭中民 火石峡墩,甘肃省酒泉市,2017年11月 郭中民 肩水都尉府,甘肃省金塔县,2018年6月 郭中民 东湾汛墩,玉门市昌马乡疏勒河畔的清代汛墩。汛墩为清代所独有的一种防御通讯体系,它除了具有传统长城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个特殊的功能——监测河流流量并进行洪水预警。甘肃省玉门市昌马乡,2022年4月 郭中民 光影丝路,甘肃省高台县,2015年9月 郭中民 古道新姿,如今的河西走廊正在成为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及新能源输送大通道,图为汉长城远处的风力风电场。甘肃省玉门市,2020年10月 郭中民 郭中民 1972年生人,国家电网公司员工。现为中国电力影协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祁连山国家公园特约摄影师。 清西域城,甘肃省玉门市,2020年4月 郭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