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无影
西湖水图-2,2022 李舜 李舜的作品以光为切入点,将瞬间的复现变为可经验的时空,以此将摄影还原为“光绘”,并为之赋予书法的文化内涵。而凭借这一形式所打开的文化与美学线索,李舜也在后续的创作中持续围绕“摄影”在当代媒介与传统美学的转换中拓展出新的语境。2021年,李舜入选了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邀请展。 无影 —— “光书写” 摄影/李舜 文/梁庆 某个秋日,李舜与我泛舟西湖,谈及久居杭州20载,时常远眺湖心小岛,却从未登陆涉足。忽然间,小岛成了悬浮于我们现实的隐喻——终日所见之物,从未被见。 看与看见,这似乎是进入李舜一系列作品的轻便捷径。他的作品总是直观的、视觉的,却又因为隐藏或叠加着多重观念而变得暧昧不明。他的摄影与其说是摄影,不如说是一种近乎“后制品”的“图像汇编”。他不借助相机收集现实世界,而是直接将一种经验实体化,从而重建全新的系统体验。“一张照片不只是一幅图像、一种对真实的记录和诠释,它也是自成真实的痕迹。” 李舜无意将镜头瞄准具象之物,而是拍摄无处不在却总被视而不见的光之碎片——他将带有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光,转换成近似墨痕的笔迹,让各种连接着独特经验的主体性时刻汇聚一起,进而“书写”可被阅读的精神文本。至此,他不仅实现了摄影的“以光绘画”,还以“光的影子”延展着书法的边界。他从两者之间游刃而过,同时放大了对立于日常和熟悉节奏的时延。 西湖水图-3,2022 李舜 西湖水图-5,2022 李舜 我们在湖心亭泊船上岸,伫足于昔日乾隆皇帝题写的“虫二”碑前,品味其中“风月无边”之趣。忽然一阵莫名疾风,顿时波澜四起,直让人念及禅僧良宽那有名的“天上大风”。风、水、光,全然是流动的虚空,而李舜的“书写”正是酝酿于其间的无中生有,是聚合了虚无碎片却又让人有所共鸣的“动情与知觉的团块”。他那捕捉空无的行动,以及长时间孤寂的枯坐、拼写、重复,本身就带有参禅的意味。他本可以沿着熟悉的创作路径安然前行,却又总不断从内部冲破已经建立的秩序。他在“笔触”中抛置暧昧图像,使文本悬而未决于似是而非之间,成为介于可读和不可读的“感觉的混合”,直至建立具有跨文化意义的美学关系。 人们总以为看见就是获取,然而目之所及不过是熟悉的经验。 格物致知—平湖秋月,2021 李舜 虫二,2021 李舜 李舜作品的意义,正是不断提示我们再度思考观看与所知。尽管他在作品中开放了丰富的可能,让人几乎不能判断其何时又将开启新的尝试,然而无论往何处延展,他始终未曾抛弃几条清晰却带有悖论的线索。望着船尾不断消散的波纹,我们感受着些许“看见即失去”的惘然,这惘然指向的是更深层的时间——看见某物,就是感受它不可避免地远去,正如李舜为自己一系列作品所做的命名:“我们生存的立足点除了不断消逝的现实之外,别无其他”。 谷歌截屏,霍乱时期的爱情-花,互联网写生系列 2022 李舜 过去未来主义-1,互联网写生系列,2022 李舜 《美丽新世界》页面上油彩,互联网写生系列,2022 李舜 《霍乱时期的爱情》页面上油彩,互联网写生系列,2022 李舜 梁庆,策展人,书籍设计师。 李舜,1988年生于江苏徐州,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硕士,现工作生活于杭州。2022年举办“美丽新世界”个展(飞地艺术空间),“天上大风”个展。2021年入选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20年入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19年于北京现在画廊举办“卧游”个展;2019年于美国Make Room举办 “Chinglish”个展;2014年入围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被广州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收藏。 本文首发于《中国摄影》2022年6月刊 TOP20·202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杭州市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格物致知—柳浪闻莺,2022 李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