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
新一期杂志里 呈现以下精彩内容 繁花竞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作品选 特别报道 · 定格时代影像 连接中外桥梁——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展作品选 文/本刊记者 · 内境与外视——蒋鹏奕访谈 采访并文/王秋实 采访/克里斯蒂安·邓克尔 马克·艾文 翻译/陈秋 现场 · 图映沧桑:历史、现实与愿景的三峡 文/本刊记者 论谈 · 异界镜像―― 百年前的明十三陵影像 文/周怡 器材与技术 · 从秘境出发 摄影/早彦铭 采访/边野 专题 |繁花竞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作品选 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繁花竞放――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于2024 年10 月18 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展览从2014 年以来中国摄协的重要品牌活动,特别是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入选作品中甄选佳作,忠实地再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真实面貌与情感世界,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生动实践。本期专题选登展览中的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特别报道】 定格时代影像 连接中外桥梁 中国第 19 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展作品选 文/本刊记者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自1981年批准设立,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了18届。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展作品于2024年11月2日至2025年2月16日亮相珠海,在“特别报道”栏目中我们刊登了本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精选作品。 【个案研究】 蒋鹏奕: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纪念碑 摄影/蒋鹏奕 文/曾里程 本栏目以蒋鹏奕的新书和新展为契机展现其近20年来纪实与观念并行的影像创作之路。我们邀请了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副总监曾里程撰文回顾和剖析了蒋鹏奕近20年来的创作历程。 内境与外视 蒋鹏奕访谈 采访并文/王秋实 艺术家创作的主旨是将自身内在不可见的东西,通过可视呈现出来。2024年下半年,艺术家蒋鹏奕出版了第一本摄影书《草尾》,举办了第15次个展“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本文以此为线索介绍这两个不同媒介、不同风格的摄影艺术成品,并探寻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思考。 【本 土】 北方故园 摄影并文/李樯 摄影师李樯关于故土的拍摄长达40年,他的作品是对土地和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海 外】 美国故障 摄影/安德烈亚·奥雷哈雷纳 & 卡莱布·斯坦 采访/克里斯蒂安·邓克尔 马克·艾文 翻译/陈秋 “美国故障”(American Glitch)意在探讨事实与虚构之间的摩擦,以及这种摩擦如何在美国的景观中得以体现。艺术家将互联网视为集体潜意识的聚集地,花费数年时间收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各类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并在美国各地拍摄了一系列“虚拟场景”作为呼应,例如用于军事训练 的模拟伊拉克村庄、用于电视剧电影拍摄的好莱坞片场等。本篇访谈从艺术家 对于当下网络文化的理解,以及图像、摄影在网络时代中如何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入手,阐述将图像、档案中的文本与照片等材料混合叠加在一起创作的必要性,帮助读者理解“美国障碍”这一作品试图揭示的大众媒体对事实与谎言的操纵空间。 【现 场】 图映沧桑:历史、现实与愿景的三峡 文/本刊记者 9月21日“百年三峡——宜昌市三峡美术馆馆藏摄影精品展”在三峡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展示了自晚清以来直至当代关于长江三峡自然山川、城乡风俗、百姓民生、经济脉动等重要节点性的影像叙述。 【论 谈】 异界镜像 百年前的明十三陵影像 文/周怡 自19世纪中叶,中国步入一个新旧制度更替,传统与现代博弈的时期。西方摄影师,带着如画审美的视角来观看、拍摄中国的古迹。在他们镜头中,访古之处显露荒芜之感,中国仿佛被尘封在了过去,与彼时工业革命后的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对于国人来说,古今之间更多是延续与传承:或出自商业目的,或为了寻古踏查,影像所流露的不仅是对真实与美的捕捉,更体现出民族自救与文化兴邦的使命。 【器材与技术】 从秘境出发 摄影/早彦铭 采访/边野 云南摄影师早彦铭持续记录云南南极洛的四季美景,这让南极洛和他自己同时在社交媒体上被许多人所认识。对富士数码相机系统的娴熟运用,帮助早彦铭在风光摄影的创作上更进一步,轻便灵活的机身和高品质的影像让他可以撷取更多神秘、磅礴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