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四届浙江纪实摄影大展亮相浙江展览馆
12月30日,在浙江展览馆,“现实剧场”第四届浙江纪实摄影大展亮相。 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打造专班、衢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主要分为“重现:浙江与纪实摄影实践”“现实剧场:浙江纪实摄影在今日”“中间状态:浙江纪实摄影与摄影书”“寻美三衢”四个版块 展览第一版块,对近百年来的浙江纪实摄影进行了盘点与梳理,《新安江水电站》、《生产队十姑娘》、《重建南堡》、《千军万马战围垦》、《留守儿童》等百余幅经典之作,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亮相 作为展览主单元,“现实剧场”版块则呈现了钟黎明等15位入选第四届浙江纪实摄影大展的摄影家专题作品,题材涵盖了当下非常热门的“电信诈骗”、“农村医保”、“宋韵文化”、“世界遗产”、“红色遗迹”、“节能减排”等,都是摄影师们对当下社会热点的正面关切。第三版块展陈了近年来浙江摄影师以摄影书、手工书等为媒介开展的一些创作成果。第四版块是衢州老照片等。 老照片:讲述浙江变迁史 雷峰塔 杭州,1919 西德尼·甘博 摄 1924年9月25日午后,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骤然倒塌,这一消息引起了文人的广泛讨论,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便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旧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据传雷峰塔的倒塌是由于塔砖中藏有经卷与金子,引人纷纷盗挖塔砖,塔基砖块上留满了挖掘后的孔洞。直到2000年,雷峰塔的重建工作才正式开启。甘博拍摄的雷峰塔照片是其倒塌前,难得能清晰看见塔身及砖块细节的照片。 灵桥举行通桥庆典,远近市民纷至沓来 宁波,1936 王之祥 灵桥,又称老江桥,几乎与宁波同龄。历宋元明清,由于江流汹涌,时常发生浮桥被大水冲毁之悲剧。1926年8月,奉化江上游山洪暴发,又值东海大潮汛滚滚而来,冲垮浮桥,30余人惨遭溺毙。 大灾后,1931年,宁波旅沪同乡会牵头集资,计划在老江桥原址兴建钢架结构灵桥,预算工程费约为50万银圆。1934年5月1日,灵桥改建工程正式动工。改建后的灵桥全长97.6米,桥面宽近20米,设计承载能力为20吨,全部吃力在两端的马蹄式桥脚上。工程中的质量要求近乎苛刻,如拌水泥、浇桥面用的砂石,全都用筛子仔细筛过。1936年5月灵桥竣工,同年6月27日举行通桥典礼。照片记录了通桥典礼时万民纷至沓来的热闹场面。 周总理在省人民大会堂广场和人民群众见面 杭州,1957 徐永辉 摄 1957年3月21日,周恩来陪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总理威廉·西罗基到杭州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第一次到杭州。3月24日上午,在杭州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上,坐满了省级和杭州市级机关干部,在杭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成员,在杭大专院校的干部、师生等。周恩来应邀为大家就贯彻党的八大路线和国际、国内形势任务作报告。周恩来生前非常热爱杭州,曾30次来到过此地,并数次到杭州所属的各县(市)进行视察,其足迹遍布杭州的山山水水。 龙港镇举行建镇十周年庆祝活动,年轻的王均瑶在家乡龙港和尚未普遍富裕的乡亲们一起观看节目 温州,1994 萧云集 摄 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飞机从湖南长沙起飞飞往温州,开始了中国私人包机之旅。在长沙经商的温州苍南县金乡大渔镇25岁青年农民工王均瑶组建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前后相继开通了全国各大城市50多条包机航线。成为“胆大包天”承包国家民用航空第一人。 2002年8月,均瑶集团以1亿多元入股东方武汉航空公司,占了18%股份,开创了民营企业的试点对三峡机场进行资产重组,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人世间只度过了38个短暂而辉煌春秋的王均瑶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回答了人们的疑问:“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是课堂里说教出来的,他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锤炼中长大”。 众志成城抗“非典”,地坛医院的护士们都抱着必胜的信心 北京地坛医院,2003年 卢广 摄 10岁的傅香君要与父母分别,忍不住哭了。香君的父母在杭州打工,她在重庆老家上学,只有假期可以短暂团聚。留守儿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出现。 浙江杭州火车站,2006年夏天 傅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