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城一姑苏

    尽管一直坚持用黑白胶片来记录苏州的人文与场景,但于祥并没有被古城的历史所局囿,如同流淌的河水,在于祥的镜头下,苏州是变动不居的,存在与消失,变与不变,在这一帧帧观察细腻的影像细节中,自有不言意。

    了解更多

    2023-06-01

  • 已知也未知:2023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展观察

    2023年5月23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本科暨研究生毕业展开幕。此次毕业展汇集来自2019级商业摄影班、2019级图片摄影班、2020级研究生共39名毕业生的数百张作品。

    了解更多

    2023-05-31

  • 黎晓亮:孤独星球

    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包括摄影者或艺术家自己——都是表演者,同时又都不是表演者。

    了解更多

    2023-05-31

  • 我们为何还会去看“影像上海”?

    4月20日-23日,睽违一年半后举办的第八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下文简称“影像上海”)自2014年创办以来第一次选择在春季开展,成为上海今年的首场艺术博览会,主办方还表示之后的博览会都会定在4月举办。本届博览会汇聚了50余家国内外画廊、机构和出版商,分布在“核心”“平台”“视·屏”“广角”“出版”五大版块中。相比以往,本届博览会参展画廊和机构、影像作品和展览的体量要小不少。不过依然体现出它所强调的“当代感”,绝大多数画廊和机构都有展出国内外的当代影像作品,包括摄影、视频、影像装置和数字艺术等。

    了解更多

    2023-05-04

  • 乔恩·亨利:陌生人的果实

    作品《陌生人的果实》描绘出一系列美国黑人母亲怀抱儿子的场景,这一从2014年开始创作的作品针对全美各地因警察暴力而发生的黑人遇害事件而创作。黑人摄影师乔恩·亨利(Jon Henry)出生于纽约皇后区,他的创作在反思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有意借鉴经典的艺术图式。在作品中,为了表现出母亲在面对悲剧时悲伤与恐惧、爱与韧性并存的复杂情感,他所设计的母亲们独自怀抱儿子的姿势,就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名作《圣母怜子图》一般。尽管这些照片并非真实的事件记录而是参考这些社会事件进行的虚构叙事,但是强有力的影像语言同样唤起了观者对于母爱、家庭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同情。

    了解更多

    2023-04-25

  • 人人都在谈论GPT,但它究竟是什么?

    ChatGPT是由美国OpenAI研发的能够通过自然语言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因为它强大的执行力和任务处理能力,一经亮相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之类似,在图像智能生成方面,新近崛起许多新型模型的AI,如Dall-E2 Midjourney V5等, 通过算法可以产生的逼真影像,让许多摄影师感觉到危机。一时间,人们都在热议我们究竟要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摄影的未来会如何被AI所改变?

    了解更多

    2023-04-11

  • 高屯子:十年寻羌

    本文改编自摄影师高屯子《十年寻羌》一书的自序。这些影像和文字向你讲述的,不是漂移在历史文献里中原以西广阔大地上的“羌”;不是专家学者们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推论的“羌” ;不是接待领导或游客时敬酒献歌的“羌”;不是舞台之上或媒体镜头前的“羌”。而是苍茫历史时空背景下,“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在那些尚存一丝历史余温和乡土气息的村寨里,敬天法祖、 耕种劳作的“羌”;是现实与理想在摄影师心中叠化而成的影像。

    了解更多

    2023-04-10

  • 为何香港沙龙摄影如此重要?

    香港融汇东西的社会文化,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香港沙龙摄影的黄金时期,摄影家们充满现代主义精神的影像探索,对于现实题材的关注视角以及与国际摄影文化接轨的态度,深刻影响着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当代摄影文化的走向。他们的作品勾连起香港与内地摄影文化交织融汇的历史,映射出构建本土摄影文化的尝试与努力。

    了解更多

    2023-04-09

  • 母亲·成长

    曾经她们抱着着我们,现在我们牵着她们,时空是个圆圈,记忆重逢在相片中。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母亲·怀抱

    母亲怀中轻轻的摇晃、温柔的歌谣,都给予我们安定的力量。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母亲·记忆

    在许多时节、许多地点,影像凝聚了我们看向母亲的目光,成为了我们与母亲情感的节点。

    了解更多

    2023-03-29

  • 任锡海:母亲的故事

    从母亲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中,我察觉到这段生活对她曾是多么的重要。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潘仁芳:从日出到日落

    只要母亲出现在我的镜头里,我的心里就幸福而安然。勤劳、朴实、节俭、乐善、热爱生活的母亲,既属于我,也属于这个时代。

    了解更多

    2023-03-29

  • 巴义尔:草原母亲

    我曾多次回到内蒙古的牧区,每次都会拍下许多蒙古族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的照片。看到这些影像,就会激活我脑海中所有关于草原母亲的词汇。我相信,那些歌颂母亲的令人动容的旋律也必定长久地回旋在草原上空,飘向远方。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曾锦文:高原上的母亲

    许多年来,这里的母亲就像高原一样,以自己的宽厚与广博承载着春夏秋冬、雨雪风霜的沧桑轮回。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汪晓青:母亲如同创造者

    如同时光隧道式的视觉再现,不但层层记录下二十年来的坚持与累积,也让我们彼此的成长与改变鲜明地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持续的创作中,我用生命与时间去挑战那些单一且固定的母亲形象。

    了解更多

    2023-03-28

  • 王乃功:和你在一起

    这些照片起源于作为母亲的九儿对自己生活的审视,也是我与她一同从日常生活中摸索生命意义,找寻人生目的的方式。这些照片也会在往后与她的爱一同不断抵达更远的地方

    了解更多

    2023-03-28

  • 储楚:七重纱

    储楚的观看方式,首先来自于日常生活,来自对自然的观看。很多的书法家或者勤于日常的书法经典作品摹仿练习,或者试图发现某种新的观念,但其实书法来自于自然,只有重新回到自然,以自然为性,面对鲜活的自然景色,重新体会自然的美感,慢慢地体会时光与时令中的自然变化才能有所发现。而储楚正是在花草的叠加与水中倒影的婆娑树影中,那些西湖景色的虚影摇曳之美中,面对七十二候的节令变化,观察每一次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植物形态与自然光影。水珠滑落时的痕迹,江南的美景在等待一个当代艺术家的目光,储楚被她们所等到,并且发生了目光的对接。

    了解更多

    2023-03-23

  • 一代芳华

    说起上虞棉纺织厂,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会跟你聊上几句。曾经那段工作、生活的时光无论怎么讲,都听起来都津津有味。哪怕是车间里的工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经历了岁月风霜之后,变得更加珍贵与难得。春节上班、元宵灯会、排队打水、纺织杯篮球赛、义务服务等照片,哪怕是一草一木的小事,都值得回忆。食堂里那弥漫着的回锅肉、大众菜香味,至今依然让人回味和向往。

    了解更多

    2023-03-23

  • 什刹海,运河北端的海

    这就是什刹海,一个历史厚重,融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前卫于一体,而又充满变化和魔力的旖旎之地。

    了解更多

    2023-02-23

  • 徐为民:我们的三峡

    几十年来,宜昌摄影依靠长江三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壮大。虽然现在三峡的水变得平缓,但它千里奔腾终将汇入大海;虽然现在三峡的水位升高,但山峰依然巍峨矗立。我们按下的快门都成为了过去,我们的镜头始终向着前方。

    了解更多

    2023-01-10

  • 杨健:千年运河的百年影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具有2500多年历史,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保存了绚丽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在古今中外无数摄影师的镜头下,它一直是被深情凝视的对象。

    了解更多

    2023-01-10

  • 你可知道中国第一家商业图片库的“生存秘诀”?

    1993年4月,几位年轻人在国内成立了第一家素材图片库“黑星正片”也就是“美好景象” 图片库(下文简称“景象”)的前身,自此,本土素材图片的创作揭开了序幕。查看撰写本文时(2022年6月)的图片销售记录,“景象”在视觉中国的销售数据是7600张次,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是 3700张次,可画(Canva)是8200张次,百余家分销渠道的月销售总和超过10万张次,再打开网络监测的互联网使用数据是“当月新增”790万张次,这便是“景象”作品的使用情况。

    了解更多

    2022-12-22

  • 三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看霍克尼论摄影

    本书来自大卫·霍克尼与好友保罗·乔伊斯持续十多年关于摄影的对话,1988年成书。1994年引进国内,曾启发影响了许多人。近些年,随着霍克尼若干论著在国内的翻译出版,“霍克尼热”渐起。

    了解更多

    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