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知也未知:2023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展观察
2023年5月23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本科暨研究生毕业展开幕。此次毕业展汇集来自2019级商业摄影班、2019级图片摄影班、2020级研究生共39名毕业生的数百张作品。
了解更多2023-05-31
-
我们为何还会去看“影像上海”?
4月20日-23日,睽违一年半后举办的第八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下文简称“影像上海”)自2014年创办以来第一次选择在春季开展,成为上海今年的首场艺术博览会,主办方还表示之后的博览会都会定在4月举办。本届博览会汇聚了50余家国内外画廊、机构和出版商,分布在“核心”“平台”“视·屏”“广角”“出版”五大版块中。相比以往,本届博览会参展画廊和机构、影像作品和展览的体量要小不少。不过依然体现出它所强调的“当代感”,绝大多数画廊和机构都有展出国内外的当代影像作品,包括摄影、视频、影像装置和数字艺术等。
了解更多2023-05-04
-
乔恩·亨利:陌生人的果实
作品《陌生人的果实》描绘出一系列美国黑人母亲怀抱儿子的场景,这一从2014年开始创作的作品针对全美各地因警察暴力而发生的黑人遇害事件而创作。黑人摄影师乔恩·亨利(Jon Henry)出生于纽约皇后区,他的创作在反思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有意借鉴经典的艺术图式。在作品中,为了表现出母亲在面对悲剧时悲伤与恐惧、爱与韧性并存的复杂情感,他所设计的母亲们独自怀抱儿子的姿势,就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名作《圣母怜子图》一般。尽管这些照片并非真实的事件记录而是参考这些社会事件进行的虚构叙事,但是强有力的影像语言同样唤起了观者对于母爱、家庭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同情。
了解更多2023-04-25
-
人人都在谈论GPT,但它究竟是什么?
ChatGPT是由美国OpenAI研发的能够通过自然语言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因为它强大的执行力和任务处理能力,一经亮相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之类似,在图像智能生成方面,新近崛起许多新型模型的AI,如Dall-E2 Midjourney V5等, 通过算法可以产生的逼真影像,让许多摄影师感觉到危机。一时间,人们都在热议我们究竟要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摄影的未来会如何被AI所改变?
了解更多2023-04-11
-
为何香港沙龙摄影如此重要?
香港融汇东西的社会文化,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香港沙龙摄影的黄金时期,摄影家们充满现代主义精神的影像探索,对于现实题材的关注视角以及与国际摄影文化接轨的态度,深刻影响着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当代摄影文化的走向。他们的作品勾连起香港与内地摄影文化交织融汇的历史,映射出构建本土摄影文化的尝试与努力。
了解更多2023-04-09
-
汪晓青:母亲如同创造者
如同时光隧道式的视觉再现,不但层层记录下二十年来的坚持与累积,也让我们彼此的成长与改变鲜明地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持续的创作中,我用生命与时间去挑战那些单一且固定的母亲形象。
了解更多2023-03-28
-
杨健:千年运河的百年影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具有2500多年历史,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保存了绚丽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在古今中外无数摄影师的镜头下,它一直是被深情凝视的对象。
了解更多2023-01-10
-
你可知道中国第一家商业图片库的“生存秘诀”?
1993年4月,几位年轻人在国内成立了第一家素材图片库“黑星正片”也就是“美好景象” 图片库(下文简称“景象”)的前身,自此,本土素材图片的创作揭开了序幕。查看撰写本文时(2022年6月)的图片销售记录,“景象”在视觉中国的销售数据是7600张次,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是 3700张次,可画(Canva)是8200张次,百余家分销渠道的月销售总和超过10万张次,再打开网络监测的互联网使用数据是“当月新增”790万张次,这便是“景象”作品的使用情况。
了解更多2022-12-22
-
三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看霍克尼论摄影
本书来自大卫·霍克尼与好友保罗·乔伊斯持续十多年关于摄影的对话,1988年成书。1994年引进国内,曾启发影响了许多人。近些年,随着霍克尼若干论著在国内的翻译出版,“霍克尼热”渐起。
了解更多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