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湘海:古堡与蓝城

    焦特布尔(Jodhpur)位于印度塔尔沙漠东南缘,是拉贾斯坦邦的第二大城市。这座城市中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座极其宏伟的城堡——梅兰加尔城堡。它伫立于市中心的一座陡峭山峰的顶端,从这里眺望,你可以清楚地看见旧城区和新城区的交汇处。从旧城区的这些蓝色建筑上远望,是拉贾斯坦最壮观的景色之一。因此,焦特布尔也被成为“蓝城”,和希腊圣托里尼、摩洛哥舍夫沙万并称为世界三大蓝城。这座以蓝色为主的城市成为了印度最具特色的一座颜色之城,也是印度著名的旅游胜地,大部分到印度旅行的游客都会到访这里。

    了解更多

    2022-08-12

  • 陈正军:影像里的摩洛哥人

    在摩洛哥10天的摄影创作、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用心记录着摩洛哥人色彩演绎的安静与恬淡,用影像诠释着《卡萨布兰卡》 《红海行动》电影之外的一见钟情。

    了解更多

    2022-08-11

  • 危涛:旅行者

    站台上经停的一列列粉红车身的火车就好像充满异域风情的女郎让人无法移目。或许是因为身处旅行环境更容易让人卸下平日里的种种装扮,车厢里的旅行者面对镜头或忧或喜、或沉静或热情,而车窗就是绝好的画框,将这一幅幅人间万象呈现出来,再无需任何多余的拍摄技巧和复杂后期,这不正是我期望中的旅行拍摄素材吗?于是我将他们拍摄下来。

    了解更多

    2022-08-11

  • 左红:巴塔哥尼亚⻛光探寻

    我在巴塔哥尼亚⾏⾛,我在⼤⼭⼤⽔间露营……我⽤眼睛去看,⽤⼼去感受,⽤⼿中的相机去捕捉,去记录,去表达……有时在按下快⻔的瞬间,⾃然的能量灌注胸膛,我仿佛已经化在⽆边的美景中,与神奇的⼤⾃然融为⼀体。

    了解更多

    2022-08-09

  • 朱英豪:十字街头的古巴

    如果有一种旅行是通过长途跋涉对“似曾相识”的一种情感体认,古巴应该是最能为此献上生动注脚的一个。

    了解更多

    2022-08-09

  • 韦鸣:俄罗斯西伯利亚农村

    俄罗斯西伯利亚农村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农村风景如画,美丽的村庄使人陶醉。茂密的森林、卡通色的小木屋、田野里开满这各种野花、清晨草原上的牛羊、暮色中戏耍的小孩,组成了一个童话世界。村里的大人,每天要做很多农事,他们的生活简单、缓慢、安宁。村民们的热情、憨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了解更多

    2022-08-09

  • 李航:在南极

    通过不断地打探未知,在人类认识南极的历程中,迈出自己的每一小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创造历史。

    了解更多

    2022-08-09

  • 樊丽勇:一座城,一个国

    我想,不一样的过往所泛起的时间涟漪,那些褶皱,那些内心望去的风景,才是我对世间的一种观望。

    了解更多

    2022-08-09

  • 张悦时:“拼图”墨尔本

    墨尔本可以称得上是澳大利亚的文化之都,相对宽容的文化环境对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都有着很强的包容性,这其中就包括摄影。从法律角度来看,澳大利亚联邦的法律对摄影师的权力有着一定的保护,让人们在公共场所拍照有着比较强的自由性,因此也促成了墨尔本丰富多彩的街头摄影文化。

    了解更多

    2022-08-08

  • 金澍杰:2020年,我看见的美国

    疫情的阴霾笼罩、黑人弗洛伊德之死,让我对美国有了不同的感受。只有外卖、没有堂食的餐厅,游行示威引发的暴力事件最终导致数日的宵禁,电视屏幕上不断变化的福克斯新闻……让我有种从未出现过的紧张感。

    了解更多

    2022-08-07

  • 陆元敏:街角面包店

    无论走到哪里,真正打动我的,仍然是看似平常的、流动着的生活,阴晴昼夜,人来人往,百看不厌的生活。

    了解更多

    2022-08-07

  • 潘晓春:虚拟堆叠

    我相信,这些照片对于其他观看者来说,难以向他们提供所谓“客观和真实”的信息,只是当时我有选择性地截取,仅此而已。有趣的是,所有的照片罗列会使得观者对画面的认识更为不确定,拍摄下的具象内容会让位于添加的虚拟标记,而那些附加数据则在潜意识里和画面进行着堆叠。

    了解更多

    2022-08-07

  • 周仰:昨日幽光

    在旅行中,我倾向于那些可能流露出“昨日世界之幻象”的目的地,无论是数百年的欧洲城市,还是经历千年的遗址,这些照片便拍摄于那一次又一次假装穿越时间的旅行中……不同于有意识的创作,在这过程中我只是回归摄影的原始冲动,听凭感觉按下快门。

    了解更多

    2022-08-07

  • 曾戈:新城

    人们在景观里尽情拍摄着、享受着所营造的环境,暂时忽略了外面真实的现实世界,乐此不疲地寻找着不平常风景所带来的一切感官刺激,促使按下快门的视觉神经保持着亢奋的状态,从而生成这些再造景观建筑的影像。长此以往,各式各样从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影像在现实世界里构成了一个封闭而循环往复的幻觉体系,逐渐地形成了一座崭新的也是虚构的景观之城。

    了解更多

    2022-08-07

  • 吴吕明:2016欧行意象

    寻求以中国传统的“纪虚写意”替代西洋摄影的“纪实写真”,探索以数字摄影做艺术实验,以彩墨“意象”演绎表现主义,独创出溶汇中西的摄影数字艺术。

    了解更多

    2022-08-07

  • 新华社:中国视角 世界故事

    新华社正在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国际新闻图片也搭上融合发展的快车,以更加精彩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展示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以中国视角讲述世界故事。

    了解更多

    2022-08-07

  • 卫星影像:来自天空的凝视

    人造卫星从太空中俯瞰地面的影像为人们观看这个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当影像数量足够庞大又垂手可得时,这些影像的生产就会形成一种基于观看的权力关系,犹如一只无形的手,太空科技能力则为这种权力提供支撑。

    了解更多

    2022-08-06

  • 导演的摄影功课

    非凡创造力、想象力、感知力和视觉把控力等核心艺术能力是如何在摄影这种最基本、最便捷的视觉媒介中体现出来的?

    了解更多

    2022-07-21

  • 为什么是这些书入榜|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揭晓

    本届图书榜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主办方共收到中国大陆的170家出版机构及个人推荐的参选图书302种372册。2022年7月2日至7月3日,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评选在北京·《中国摄影》画廊举办,评出6大类15种拟入榜图书。

    了解更多

    2022-07-21

  • 李俊:虚像、现状与异托邦

    李俊近年来一直试图寻找观看这一行为与摄影媒介之间的联系。他将视线投入相机内部去寻找图像生成的相关机制以及当人们通过相机去观看时视线所产生的变化与局限。从其早期作品中关于时间的思考到近年逐渐将兴趣转移至视觉层面,李俊一直试图在摄影的符号与传播功能外,探索更为纯粹的心理与物理层面的可能性。

    了解更多

    2022-07-15

  • 舒巧敏:罔两

    舒巧敏将“看”作为创作的重点,他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摄影技术与工艺去发现事物的不同形态。在他的创作中,日常所见通过技术对人眼的拓展显露出不同于往常的样貌。而他也试图通过这样的观看结果与视觉呈现去呼应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自我与外物”的理解。

    了解更多

    2022-07-15

  • 专访丨托马斯·迪曼德:模型、影像与“历史的结舌”

    在托马斯·迪曼德的转译中,成为图像的现实早已不复存在,图像被转化为模型,直到模型被最终销毁,又再次成为图像。

    了解更多

    2022-07-14

  • 自由记录与人性关怀丨关于王兵的《铁西区》摄影

    王兵的这部摄影作品的令人震惊之处是,从一开始,他就毫不犹豫地直指所谓的纪实摄影的核心,那就是直接面对生活,面对人本身,面对人的状态,也是面对人的命运与故事。

    了解更多

    2022-06-20

  • 李舜:无影

    李舜的作品以光为切入点,将瞬间的复现变为可经验的时空,以此将摄影还原为“光绘”,并为之赋予书法的文化内涵。而凭借这一形式所打开的文化与美学线索,李舜也在后续的创作中持续围绕“摄影”在当代媒介与传统美学的转换中拓展出新的语境。2021年,李舜入选了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邀请展。

    了解更多

    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