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学员招募
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传媒大学实施的培训项目。本项目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科研、师资与艺术传播专业优势,旨在培养德才兼修、精专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高水平摄影专业人才,用影像讲好中国艺术故事,真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增强中华文明软实力,让更多人走进艺术,感受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项目实施背景及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围绕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战略部署。中国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民族璀璨智慧的结晶,也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该项目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中国艺术的系统性保护、传承与传播,进而借助影像创作与传播的力量让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用影像的力量展现与传播中国艺术之美。 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致力于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内涵,汲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催生新时代摄影艺术精品力作,推进中华艺术影像传播体系建设,完善中华艺术影像传播引导机制,营造中华艺术的影像传播生态,开拓新时代民族艺术传播新格局,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聘请高校和摄影传媒行业一线的创作及理论专家以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为主题进行授课指导,帮助学员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掌握中国艺术的影像生产、传播等基本理念与创作方法。 二、国家艺术基金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三、项目主体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形成了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拥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 四、项目实施具体安排 (一)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以造型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种类的影像创作与传播为主,面向全国招生,根据申报者提供的个人摄影作品及成果材料,择优遴选30名学员。学员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德才兼备,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入选学员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同时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 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过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过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 2. 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3. 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研究生硕士及以上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4. 特别优秀者,进行面试后可破格录取。 已经参加过同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学习,以及不能够保证集中培训期间脱产学习的不能申请。 (二)时间地点 本项目为期60天。其中集中培训45天,时间为2024年9月28日-11月11日。 具体安排如下: 2024年9月27日,学员报到。 2024年9月2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开班仪式。 2024年9月28日-2024年11月11日(45天),集中培训阶段,包括专业课程、考察交流和创作辅导。 2024年11月12日-11月26日,学员返回生源地拍摄创作。 (三)课程设置 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科研院所、高校及传媒行业一线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授课,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中理论与实践课交叉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课(2024年9月28日至10月27日),部分课程如下:“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与传播”“中国艺术的摄影理论与实践”“百年光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国家宝藏:国博馆藏精品回眸”“世纪敦煌——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中华美学精神的影像表达”“中国艺术影像传播的文化视野和价值追求”“中国艺术的拍摄技巧与传播路径”“摄影形态的变迁:一种媒介的视角”“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影像传播”“‘互联网+’时代传媒与艺术的互动性”“中国艺术的摄影理论与实践”“世界摄影史”“光影解密——提高摄影水平的关键”“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像表达”等。 第二阶段实践课(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11日),主要考察实践地点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由专家学者和摄影艺术家组成名师指导工作坊,并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平台和多家传媒行业一线的公司合作,安排不同学员针对中国艺术完成专题摄影的影像创作与传播。 第三阶段(2025年2月),举办中国艺术影像展。 (四)成果形式 1. 召开研讨会,就项目的实施情况、培训效果以及学员的影像作品进行探讨;2. 授课内容择要整理汇编成册,出版学员优秀作品集;3. 举办中国艺术影像展。 (五)考核标准 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 1. 出勤和平时学习情况占20%; 2. 阶段创作成果(影像作品、学习心得和报告等)占30%; 3. 最终完成创作占30%; 4. 参加展览、发表作品占20%。 培训期满,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培训期间,项目实施单位对学员实施跟踪管理、阶段检查和结业评价。学员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其培训资格,不发放结业证书: 1. 培训期间发表违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损党和国家形象及其他有关意识形态方面问题的言论的; 2. 严重违反项目主体制定的管理制度,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3. 无故旷课1次,或出勤天数不足培训总时长90%的; 4. 中期或结业考试、考核成绩不合格的; 5. 在学习中给培训造成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 6. 在学习实践中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 五、学员报名 (一)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8月28日24:00(过期不予受理)。 (二)报名方式 1. 填写《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学员报名表》(见附件1),该表须由本人签字、推荐单位盖章后扫描为PDF版本,原则上不留空白,没有的填“无”; 2. 填写《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学员报名汇总表》(见附件2) 3. 个人1寸电子免冠照片(JPG格式;需标注照片名称为:姓名-单位) 4.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5. 单位出具的脱产学习证明(见附件3,加盖单位公章); 6. 相关证明材料:学历与学位证书(或职称证书)、省级以上获奖证书、以及相关研究课题证明文件、从事专业工作或摄影创作经历证明材料; 7. 其他业务能力证明材料; 8. 提供本人8-10张关于中国艺术的摄影作品,附以文字说明。 初审材料一律采用电子版报名,请认真对照要求准备,使用正式扫描件,将所有材料打包压缩成一份文件,以“省、市、地区名+单位+姓名+申报材料”命名,并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273962992@qq.com。正式录取人员需递交纸质文件(一式两份)用于备案,请于报到现场递交。 (三)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 1. 培训费用: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培训地点一次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4《学员往返交通费说明》; 2. 保证所有报名材料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3. 凡参加本项目的学员,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按项目主体中国传媒大学有关管理条例执行,项目主体对培训成果有展览、研究、录像、出版、发布等使用和宣传权; 4. 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以便查收重要信息。 六、学员录取 1. 录取结果经国家艺术基金审核后通过相关平台、电话、邮件通知录取学员本人,请务必保持电话畅通。未录取学员,不再另行通知。 2. 发送录取通知后未回复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录取依次递补。 3. 培训期间,请自备拍摄器材。 七、联系方式 王老师:1851475387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邮编:100024 八、附件 ▲ 附件1:学员报名表 ▲ 附件2:学员报名汇总表 ▲ 附件3:脱产学习证明 ▲ 附件4: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