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
新一期杂志里 呈现以下精彩内容 【专 题】 TOP20 · 2025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在中国当代摄影创作近十余年的变化中,“TOP20·2025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不仅是一个青年摄影创作者崭露头角的平台,更是一套持续运作的文化机制——它不仅筛选作品,也形塑了“新锐”的创作方式、思维模型与职业想象。“TOP20”的意义,或许已悄然从用摄影提出问题、提出摄影的问题,转为努力为摄影保留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次专题,我们将集中展示“TOP20·202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入围者的作品,研讨会现场发言内容,以及两篇本届“TOP20”观察员的观察文章。希望这样的回顾能将青年创作者们的表达与高校学者、评论家们的观点交织在一起,以相同的关切而又不同的目光,理解当代摄影创作与当下社会现实生动的关联。 重写TOP20“新锐”的,是技术还是制度? 文/陈秋 进入2025年,人们普遍接受了一个事实:影像风格上的创新已难以再被简单归入“新锐”,而摄影的真正问题已转移到另一个层面⸺在一个由算法和生成技术重构的世界里,摄影本身是否仍然能具有新意?这一问题所指向的是对摄影自身媒介逻辑的再反思。随之而来的,有关“新锐”的摄影奖项也必然会从展示个体才华的空间,转化为讨论视觉文化变迁的节点。 楚山没有棕榈 摄影并文/沃若甲 τομος 不可分割 摄影并文/冯铉淇 源自阴影的静物 摄影并文/孙彦 仑语―器墟志 过去与未来之间 凿壁偷光 球体1 号 不存在的肖像 昨日梦中的流浪 摄影并文/张玉林 中国制造背后的打工人 摄影并文/占有兵 宜兰河 摄影并文/陈浩 “卫星影像”系列 摄影并文/李森 压缩城市 摄影并文/严翔 黑色的河流 摄影并文/施金宇 升天图集 往复皆星辰 摄影并文/赵梦佳 被复制的统一表情 摄影并文/唐立波 −··−−−−·· 摄影并文/郭备华 荒原 摄影并文/解睿 窃贼日记 摄影并文/黎晨驰 日常经验与媒介自觉 2025年8月24日上午,“TOP20·202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研讨会在杭州浙江美术馆顺利举行。本届研讨会以“日常经验与媒介的自觉”为主题,邀请多位重要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展开深度对话,既延续了平台一贯的学术前瞻性,也回应了影像艺术面临的新挑战。 风停之后 “TOP20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型 文/蒋斐然 随着“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进入第二个十年发展周期,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已从早期的“发现新锐”转向“定义价值”。“TOP20”亟待突破初创期确立的“反传统”路径依赖,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其根本任务已从评判"何为新锐"转变为思考“何为值得延续的摄影实践”,这一转变不仅关乎“TOP20”自身的发展,更将影响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未来走向。 在十字路口眺望 在当代艺术的生态发展中,中国当代摄影在技术、观念与机制层面都发生了多重转向。近两届“TOP20”也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在回应技术变革方面展现出韧性与前瞻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中,呈现出从概念探讨向创作融合的深化趋势。 【现 场】 物质性、档案与历史叙事:翟霖峰的中国摄影收藏实践与观察 文/翟霖峰 采访/陈秋 “起始地:1957—1980《中国摄影》作品收藏展”2025年9月17日于中国摄影画廊开幕,展览展示了60余件《中国摄影》杂志于1957年至1980年期间发表过的作品原作以及相关文献、手稿。本文是本次展览策展人陈秋与本次展览藏品收藏者翟霖峰的访谈,试图梳理其在中国摄影收藏领域的实践路径与学术思考。 【论 谈】 思想的图像 文/米歇尔·普瓦韦尔 翻译/张慧 超现实主义与摄影之间的联系,莫过于围绕该运动的核心概念“自动主义”展开。摄影在体现自动性的同时,又强化着其神秘莫测的一面。在超现实主义早期,作为自动性原初形式的文学写作虽然展现出革新灵感手段的巨大潜力,但在此后不久,却显得后劲不足。本文以分别于1927年、1934年、1938年发表在超现实主义运动官方刊物或著作中的三张摄影配图,来阐释“自动主义”如何在摄影中获得其独特的视觉隐喻。 【影像于阅读】 游子还乡:一百年的新窑子与一位摄影师 摄影/黑明 文/朱靖江 摄影师黑明自1996年起,持续拍摄黄土高原上具有百年历史的新窑子村,最终完成了摄影图书《100年的新窑子(珍藏版)》,黑明以一种影像人类学式的展开方法,使其作品成为重要的中国乡村影像文献。 加入时间的因素作品才更加成立 黑明谈长期纪实摄影项目背后的观念和技术 采访/王江 解读摄影师的作品,不仅仅要去理解他的观念,贯穿他创作体系的技术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器材与技术】 佳能EOS R1 视角下的飞羽世界 陈林(网名军长)生活在福州,身边有着得天独厚的野生鸟类资源,同时作为佳能的长期用户,他的拍鸟经历一直伴随着佳能影像科技的发展,更高的连拍速度和更快速准确的对焦性能使他创作的空间更加宽广。 以城为家 我的富士X-E5 光影笔记 摄影/刘小光 采访/边野 摄影师刘小光从拍摄自己的女儿开始,逐步走上专职家庭摄影师的道路。在充分观察并深入走访许多家庭之后,他将 “家”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大为容纳许多个人生活记忆的城市,将其视为一个更高维度的家,他沉溺并梭巡其中,释放自己并重新认知与他人以及与时间、地理的联结。 北京与乌鲁木齐,在李玮琪的镜头中就像划出生命的两极光谱。无论都市的冰冷星芒,抑或边地的滚烫尘烟,其最深处涌动的,无不是生命在各自维度上,寻求联结、意义与栖居的深沉渴望。 资讯 · 资讯 专题 专题 TOP20 · 2025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 重写TOP20“新锐”的,是技术还是制度? 文/陈秋 · 楚山没有棕榈 摄影并文/沃若甲 · τομος 不可分割 摄影并文/冯铉淇 · 源自阴影的静物 摄影并文/孙彦 · 仑语―器墟志 摄影并文/刘轶恒 · 过去与未来之间 摄影并文/朱露晗 · 凿壁偷光 摄影并文/陈一丁 · 球体1 号 摄影并文/冷文 · 不存在的肖像 摄影并文/杨文彬 · 昨日梦中的流浪 摄影并文/张玉林 · 中国制造背后的打工人 摄影并文/占有兵 · 宜兰河 摄影并文/陈浩 · “卫星影像”系列 摄影并文/李森 · 压缩城市 摄影并文/严翔 · 黑色的河流 摄影并文/施金宇 · 升天图集 摄影并文/俞诵陶 · 往复皆星辰 摄影并文/赵梦佳 · 被复制的统一表情 摄影并文/唐立波 · −··−−−−·· 摄影并文/郭备华 · 荒原 摄影并文/解睿 · 窃贼日记 摄影并文/黎晨驰 · 日常经验与媒介自觉——“TOP20·2025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研讨会综述 · 风停之后——“TOP20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型 文/蒋斐然 · 在十字路口眺望――TOP20·2025 中国当代新锐展评选观察 文/谭维 现场 · 物质性、档案与历史叙事:翟霖峰的中国摄影收藏实践与观察 文/翟霖峰 采访/陈秋 论谈 · 思想的图像 文/米歇尔·普瓦韦尔 翻译/张慧 影像与阅读 · 游子还乡:一百年的新窑子与一位摄影师 摄影/黑明 文/朱靖江 · 加入时间的因素作品才更加成立——黑明谈长期纪实摄影项目背后的观念和技术 采访/王江 器材与技术 · 佳能EOS R1 视角下的飞羽世界 摄影/陈林 采访/边野 · 以城为家——我的富士X-E5 光影笔记 摄影/刘小光 采访/边野 · 从都市霓虹到边城烟火——永诺镜头中的双城记 摄影并文/李玮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