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杰:藤梯变钢梯的影像力量
从2016年5月12日到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从“发现”到修钢梯,再到扶贫项目实施,整体搬迁到县城易地扶贫安置点,实现了四年一跃千年的变迁。在此期间,我先后11次探访悬崖村,记录悬崖村一步步的变化。我使用的相机从索尼α7R Ⅱ,到α7R Ⅲ,再到α7R Ⅳ,先后发表了40多组图片故事,20多条视频新闻短片。我所采访的文字和图片,集结成纪实文学图书《走出悬崖村》出版,同时纳入画册《遥远的村庄·变迁》中。
了解更多2023-12-28
-
石广智:我的白山黑水情
长白山冰雪是热门拍摄题材,有相当多的好作品。如何拍出与众不同的风景,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常喜欢从微观细节处入手来描绘我心中的风景:雪的纯净,水的柔情,岳桦树的倔强,水中倒影的美丽,光与影的对话,雪与水的交融,等等。
了解更多2023-12-28
-
王琛:足迹 随“一带一路”延伸
我喜欢自然、生态、环保,喜欢美的东西。拍人文题材有时会有些压力,而拍风光对我来说是很写意、很舒服的事情。最近我也参与了“索尼与生态摄影同行”活动,旨在分享索尼器材在自然生态摄影中的使用经验。借助功能越来越全面、性能越来越出色的索尼相机,获得高品质的、精彩的生态照片的机会大大提升。相信这种公益活动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摄影队伍中来。
了解更多2023-12-28
-
李泛:拉近情感距离 捕捉生活真实
我的摄影创作以人文题材居多。面对瞬息万变的人文场景和故事现场,器材的小巧便捷无疑是很重要的。小巧的机器,便捷的操作,才能随机应变、驾驭各种人文场景的出现,甚至在拍摄过程中,关键时刻还要能够“迷惑”对方,使对方把专业的器材当作“业余的玩具”。
了解更多2023-12-28
-
林铭述:用技术呈现光影的音符
在我看来,音乐和建筑是两门最接近的艺术,一直也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样的观念。当音乐在瞬间停顿形成固化空间时,会看到它的结构比例和均衡与建筑十分相近,具有一种和谐美,所以一些音乐元素也自然地会渗透在摄影之中。
了解更多2023-12-28
-
柳军:我的镜头从没离开过“人”
很多人认识我,都是通过我在老山前线所拍摄的《战士之死》《别忘记他们》《出击》等战地摄影作品。那些作品不仅是共和国一段硝烟战火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个人的一段青春往事。
了解更多2023-12-28
-
陈雅:沉迷于视频的 丰富与灵动
我大约是在十年前开始热衷于在旅途中拍摄视频。感觉拍视频比拍照片来 得更有趣、更丰富、更灵动。视频结合音乐制成旅行的回忆带给人感官上的共鸣,这是照片无法比拟的。
了解更多2023-12-28
-
林海音:影像 串起一路风景
无论是人文摄影,还是拍摄人像,我都倾向去拍摄一些更自然、更有温度的画面——摄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在按下快门之前,其实你已经有意识地选择了你所看到的美好、心情以及生活和故事,最后定格成有温度的一瞬间。你会用摄影去创造一些有意识的内容,就像演奏音乐一样,将感受和意识用艺术的形式去传达、去影响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拥有相同的情绪,这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了解更多2023-12-28
-
凌子川:无数的它们 都是伙伴
拍鸟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专业知识,因为自然界的鸟类不会像模特一样准时准点地出现在你面前。拍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和寻找鸟类中度过,越是有经验的摄影师就越能结合当地的生境、季节、天气以及鸟类的生活习性等特点对于目标鸟种的出现做出判断,这一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因为你要像鸟那样去思考才能理解它们的行踪和行为方式。
了解更多2023-12-26
-
罗韬:苍穹逐梦 寻影九天
由于童年时对于航空飞行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即使在成年参加工作以后依然时常关注着与飞机有关的一切。1997年的某一天,我去首都机场接人,意外发现了拍摄飞机起降的好机会,从此一头扎进了航空摄影领域不能自拔。2010年我第一次拍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即“珠海航展”),2012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去拍摄了新加坡航展。从那以后,英国、俄罗斯、韩国、巴林、比利时……世界各国的大小航展我都曾参与拍摄,积累了航空航天拍摄的丰富经验。
了解更多2023-12-26
-
赵谦:拼凑虚拟的平行空间
“边缘及边角料”的拍摄始于2014年下半年,在创作过程中,我弱化了日常之物的功能属性,照片被视作一种编辑材料进行了重组,拼凑出一个“虚拟”的平行空间。
了解更多2023-12-26
-
王旭:发出纪实摄影之声
我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摄影是主科。入学后,零基础的我稀里糊涂地当上了摄影课代表。几节课后第一次采风拍摄,老师鼓励大家给报刊投稿,我共拍了11张照片,竟然有4张见诸报端。从此我热衷于投稿,一发而不可收。课余时间多在图书馆里阅读摄影书籍,做笔记、写体会,还时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了解更多2023-12-26
-
小鹿 Lawrence:用影像打败时间
作为一个视频博主,我一直十分关注与重视器材技术的升级迭代, 我认为任何技术的突破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一次解放。它不仅会打破行业的门槛,还能让我们在创造力和想象力上更进一步。例如在传统视频摄影中,跟焦是一项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而现在我在使用索尼微单以及视频机拍摄时,只需将这项工作交给芯片与 AI 即可,
了解更多2023-12-26
-
章友棣:百分之七十一
出生在东海之滨的我,从孩提时代起就对广袤的大海情有独钟。在成长和创业道路上,每当身倦心疲时,我会选择远离喧闹的都市,带着相机孤身来到僻静的海边,让扑面而来的海风吹走心中的烦闷和愁绪,用镜头尽情与大海交流对话,用影像展现大海的深邃、博大,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放松,回归宁静。
了解更多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