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中的古迹:痕迹上的痕迹、历史中的历史

    中国历史的悠久绵延,古代的遗迹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无处不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拍摄中国,古迹都是最具有文化辨识度的题材之一。摄影师将古迹凝结在照片上,随着照片的传播,跨越不同时空的视线聚焦于照片中的古迹,在碰撞、交叠中,又产生出新的文化轨迹。

    了解更多

    2023-10-24

  • 速度猎手丨听过F1的人很多,拍过F1的人很少

    F1赛事汇集了惊心动魄的速度之战和充满智慧与灵感的高科技比拼,在全球拥有数百亿人次的收视率。能够拿到F1赛事采访年证的摄影师在全球范围内也不到百人,上海摄影师钱俊就是其中一位。

    了解更多

    2023-09-18

  • 未曾到过的地方,我们却早已记住模样

    阿尔道夫的作品《普遍景观》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以及相关的旅行体验作为主题,并把它们视作一个既真实但又充满虚构的观察对象。作为一个熟悉阿尔道夫的其他作品并亲身参观过约塞米蒂的人来说,我一直十分好奇阿尔道夫究竟是如何运用大量虚拟图像来呈现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旅游景区。

    了解更多

    2023-08-23

  • 范西:图像瀑布

    我也在思考艺术史上那些经典图像新的可能性,例如“静物”无论是在绘画史,还是摄影史中都是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所以我也将其纳入了我思考图像的范围。

    了解更多

    2023-08-23

  • 无需远行丨倏忽消散在窗外的百态人生

    闲时或静思时,我总会向窗外看去,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正是这种习惯,使我看见了更丰富的景致,发现了更多日常被忽视的细节。或许我们没有特别的灵感去虚构故事,但只要善于发现,生活必会馈赠你取之不尽的摄影题材。

    了解更多

    2023-08-23

  • 门里门外,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世界上故事发生得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站台,另一个,是酒馆。

    了解更多

    2023-08-23

  • 150多年前的中国,什么样的家庭可以学摄影?

    综合这些新发现的中外史料,能看到清末身居北京的本土摄影爱好者如何进行摄影实践,于故纸堆中慢慢显现出来的一些杨昉的事迹,成为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本土摄影活动的一个窗口。

    了解更多

    2023-08-04

  • 纪念,为更好地前行|张崇岫抗美援朝影像作品

    今年94岁的张崇岫曾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

    了解更多

    2023-08-04

  • 大卫·坎帕尼:当我们谈论照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坎帕尼的新作《论照片》也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论摄影》的“续集”,它不仅是对120幅具体照片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摄影史上一些重要话题的评述。坎帕尼采用了一种通过具体照片讲述摄影史论的方法,并协助我们理解为何在观看照片时,不但要看照片的内容和细节,更要体会自己对照片的反应和想法,以便用自己的眼光、背景知识、视觉素养以及生活经历去读懂一幅照片的含义。这便是坎帕尼希望教会每一位读者观看和读懂照片的方式。

    了解更多

    2023-07-19

  • 讲述世界最好的方式是讲述自己 “雷蒙·德巴东:现代生活”展观后漫思

    法国著名摄影家兼电影导演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的首次在华个展于2023年4月22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本次展览依托法国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收藏,向中国观众呈现了德巴东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系列摄影和电影作品。展览标题取自德巴东导演的《农民剪影》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现代生活》,意在用摄影、电影两种不同的媒介方式来观察和思考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法国农民生活。

    了解更多

    2023-07-18

  • 恰如其时:2023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展观察

    2023年6月8日至6月26日,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本科毕业作品展在西安美院西侧四季西巷的山灰艺术社区的三层展出。四季西巷是一条充满烟火气息的商业街,人流量较大,该艺术社区则由曾经为西安石油大学的一个废旧锅炉房改造升级而来,辐射周边两所高校的学生以及附近大量的居民,具备较强的社区性。

    了解更多

    2023-06-26

  • 一城一姑苏

    尽管一直坚持用黑白胶片来记录苏州的人文与场景,但于祥并没有被古城的历史所局囿,如同流淌的河水,在于祥的镜头下,苏州是变动不居的,存在与消失,变与不变,在这一帧帧观察细腻的影像细节中,自有不言意。

    了解更多

    2023-06-01

  • 已知也未知:2023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展观察

    2023年5月23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本科暨研究生毕业展开幕。此次毕业展汇集来自2019级商业摄影班、2019级图片摄影班、2020级研究生共39名毕业生的数百张作品。

    了解更多

    2023-05-31

  • 黎晓亮:孤独星球

    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包括摄影者或艺术家自己——都是表演者,同时又都不是表演者。

    了解更多

    2023-05-31

  • 我们为何还会去看“影像上海”?

    4月20日-23日,睽违一年半后举办的第八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下文简称“影像上海”)自2014年创办以来第一次选择在春季开展,成为上海今年的首场艺术博览会,主办方还表示之后的博览会都会定在4月举办。本届博览会汇聚了50余家国内外画廊、机构和出版商,分布在“核心”“平台”“视·屏”“广角”“出版”五大版块中。相比以往,本届博览会参展画廊和机构、影像作品和展览的体量要小不少。不过依然体现出它所强调的“当代感”,绝大多数画廊和机构都有展出国内外的当代影像作品,包括摄影、视频、影像装置和数字艺术等。

    了解更多

    2023-05-04

  • 乔恩·亨利:陌生人的果实

    作品《陌生人的果实》描绘出一系列美国黑人母亲怀抱儿子的场景,这一从2014年开始创作的作品针对全美各地因警察暴力而发生的黑人遇害事件而创作。黑人摄影师乔恩·亨利(Jon Henry)出生于纽约皇后区,他的创作在反思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有意借鉴经典的艺术图式。在作品中,为了表现出母亲在面对悲剧时悲伤与恐惧、爱与韧性并存的复杂情感,他所设计的母亲们独自怀抱儿子的姿势,就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名作《圣母怜子图》一般。尽管这些照片并非真实的事件记录而是参考这些社会事件进行的虚构叙事,但是强有力的影像语言同样唤起了观者对于母爱、家庭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同情。

    了解更多

    2023-04-25

  • 人人都在谈论GPT,但它究竟是什么?

    ChatGPT是由美国OpenAI研发的能够通过自然语言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因为它强大的执行力和任务处理能力,一经亮相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之类似,在图像智能生成方面,新近崛起许多新型模型的AI,如Dall-E2 Midjourney V5等, 通过算法可以产生的逼真影像,让许多摄影师感觉到危机。一时间,人们都在热议我们究竟要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摄影的未来会如何被AI所改变?

    了解更多

    2023-04-11

  • 高屯子:十年寻羌

    本文改编自摄影师高屯子《十年寻羌》一书的自序。这些影像和文字向你讲述的,不是漂移在历史文献里中原以西广阔大地上的“羌”;不是专家学者们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推论的“羌” ;不是接待领导或游客时敬酒献歌的“羌”;不是舞台之上或媒体镜头前的“羌”。而是苍茫历史时空背景下,“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在那些尚存一丝历史余温和乡土气息的村寨里,敬天法祖、 耕种劳作的“羌”;是现实与理想在摄影师心中叠化而成的影像。

    了解更多

    2023-04-10

  • 为何香港沙龙摄影如此重要?

    香港融汇东西的社会文化,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香港沙龙摄影的黄金时期,摄影家们充满现代主义精神的影像探索,对于现实题材的关注视角以及与国际摄影文化接轨的态度,深刻影响着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当代摄影文化的走向。他们的作品勾连起香港与内地摄影文化交织融汇的历史,映射出构建本土摄影文化的尝试与努力。

    了解更多

    2023-04-09

  • 母亲·成长

    曾经她们抱着着我们,现在我们牵着她们,时空是个圆圈,记忆重逢在相片中。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母亲·怀抱

    母亲怀中轻轻的摇晃、温柔的歌谣,都给予我们安定的力量。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母亲·记忆

    在许多时节、许多地点,影像凝聚了我们看向母亲的目光,成为了我们与母亲情感的节点。

    了解更多

    2023-03-29

  • 任锡海:母亲的故事

    从母亲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中,我察觉到这段生活对她曾是多么的重要。

    了解更多

    2023-03-29

  • 潘仁芳:从日出到日落

    只要母亲出现在我的镜头里,我的心里就幸福而安然。勤劳、朴实、节俭、乐善、热爱生活的母亲,既属于我,也属于这个时代。

    了解更多

    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