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若甲:66号公路

    《ISSUE 66》系列是⼀次针对美国66号公路的田野调查,并以静态影像的⽅式呈现。在创作中,他以约翰·斯坦⻉克笔下这条呈对⻆线斜贯疆域的“⺟亲之路”为地理线索,集中调查位于北纬36度以南具有典型亚热带沙漠或⼤陆性⽓候的道路与周边城镇组成。与此同时,他将这条曾经的美国主动脉的衰亡史视作全美⼯业凋落的缩影,试图通过对这条公路复杂性的形式化影像构建,探寻美国中⻄部发展局限性与残存的汽⻋⼯业之间的共⽣关系。

    了解更多

    2022-08-12

  • 杜立山:地名“中野”

    从神话时代开始,给事物命名是认识世界的开始,但“地名”一词,却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它指的并非一件事物,而是所有事物存在场所的集合。这些固有性的地名也承载这个场所了所定着的所有记忆。而我们生活的地方同样是由无数地名组成,因此也连接着无数记忆的锁链。

    了解更多

    2022-08-12

  • 葛亚琪:日间新闻

    作为80后,我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印象由来已久,以至于还没去过就有了某种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源自我从小看过的漫画、动画、电影、小说乃至摄影集。这些照片帮助我记录下在日本期间新鲜的见闻,也还原了我印象中日本的模样。

    了解更多

    2022-08-12

  • 米隆安:乡村漫步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们都困在了法国。爸爸带我们住到勃艮第乡村的叔叔家。我们每天都到村子里去散步。我就拿着手机拍照。这里的天气特别晴朗,晚上的天空是湛蓝的,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村子里有古树,不怎么见到人。路过人家的院子,常常会有狗咆哮,哪怕只是小狗,隔着栅栏追着我跑,我就把它拍下来。

    了解更多

    2022-08-12

  • 梅生:人世间

    我来到人世间是一次偶然,我并不认为按下快门的瞬间是一种必然,我只是在人世间行走,偶然看到那些在人世间行走的人,于是我的快门就留住了这个瞬间。人生万里江山,行迹世事纷纭,任光影流泻,意象万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去来处,亦是如来。一个个走来,一个个离去……

    了解更多

    2022-08-12

  • 郑国强:美国、澳洲掠影

    风景虽美,但我仍然钟情于俗世中的平凡人。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人,诗意地栖居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与环境中,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证明着独一无二的存在。

    了解更多

    2022-08-12

  • 闵湘海:古堡与蓝城

    焦特布尔(Jodhpur)位于印度塔尔沙漠东南缘,是拉贾斯坦邦的第二大城市。这座城市中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座极其宏伟的城堡——梅兰加尔城堡。它伫立于市中心的一座陡峭山峰的顶端,从这里眺望,你可以清楚地看见旧城区和新城区的交汇处。从旧城区的这些蓝色建筑上远望,是拉贾斯坦最壮观的景色之一。因此,焦特布尔也被成为“蓝城”,和希腊圣托里尼、摩洛哥舍夫沙万并称为世界三大蓝城。这座以蓝色为主的城市成为了印度最具特色的一座颜色之城,也是印度著名的旅游胜地,大部分到印度旅行的游客都会到访这里。

    了解更多

    2022-08-12

  • 陈正军:影像里的摩洛哥人

    在摩洛哥10天的摄影创作、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用心记录着摩洛哥人色彩演绎的安静与恬淡,用影像诠释着《卡萨布兰卡》 《红海行动》电影之外的一见钟情。

    了解更多

    2022-08-11

  • 危涛:旅行者

    站台上经停的一列列粉红车身的火车就好像充满异域风情的女郎让人无法移目。或许是因为身处旅行环境更容易让人卸下平日里的种种装扮,车厢里的旅行者面对镜头或忧或喜、或沉静或热情,而车窗就是绝好的画框,将这一幅幅人间万象呈现出来,再无需任何多余的拍摄技巧和复杂后期,这不正是我期望中的旅行拍摄素材吗?于是我将他们拍摄下来。

    了解更多

    2022-08-11

  • 左红:巴塔哥尼亚⻛光探寻

    我在巴塔哥尼亚⾏⾛,我在⼤⼭⼤⽔间露营……我⽤眼睛去看,⽤⼼去感受,⽤⼿中的相机去捕捉,去记录,去表达……有时在按下快⻔的瞬间,⾃然的能量灌注胸膛,我仿佛已经化在⽆边的美景中,与神奇的⼤⾃然融为⼀体。

    了解更多

    2022-08-09

  • 朱英豪:十字街头的古巴

    如果有一种旅行是通过长途跋涉对“似曾相识”的一种情感体认,古巴应该是最能为此献上生动注脚的一个。

    了解更多

    2022-08-09

  • 韦鸣:俄罗斯西伯利亚农村

    俄罗斯西伯利亚农村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农村风景如画,美丽的村庄使人陶醉。茂密的森林、卡通色的小木屋、田野里开满这各种野花、清晨草原上的牛羊、暮色中戏耍的小孩,组成了一个童话世界。村里的大人,每天要做很多农事,他们的生活简单、缓慢、安宁。村民们的热情、憨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了解更多

    2022-08-09

  • 李航:在南极

    通过不断地打探未知,在人类认识南极的历程中,迈出自己的每一小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创造历史。

    了解更多

    2022-08-09

  • 樊丽勇:一座城,一个国

    我想,不一样的过往所泛起的时间涟漪,那些褶皱,那些内心望去的风景,才是我对世间的一种观望。

    了解更多

    2022-08-09

  • 张悦时:“拼图”墨尔本

    墨尔本可以称得上是澳大利亚的文化之都,相对宽容的文化环境对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都有着很强的包容性,这其中就包括摄影。从法律角度来看,澳大利亚联邦的法律对摄影师的权力有着一定的保护,让人们在公共场所拍照有着比较强的自由性,因此也促成了墨尔本丰富多彩的街头摄影文化。

    了解更多

    2022-08-08

  • 金澍杰:2020年,我看见的美国

    疫情的阴霾笼罩、黑人弗洛伊德之死,让我对美国有了不同的感受。只有外卖、没有堂食的餐厅,游行示威引发的暴力事件最终导致数日的宵禁,电视屏幕上不断变化的福克斯新闻……让我有种从未出现过的紧张感。

    了解更多

    2022-08-07

  • 陆元敏:街角面包店

    无论走到哪里,真正打动我的,仍然是看似平常的、流动着的生活,阴晴昼夜,人来人往,百看不厌的生活。

    了解更多

    2022-08-07

  • 潘晓春:虚拟堆叠

    我相信,这些照片对于其他观看者来说,难以向他们提供所谓“客观和真实”的信息,只是当时我有选择性地截取,仅此而已。有趣的是,所有的照片罗列会使得观者对画面的认识更为不确定,拍摄下的具象内容会让位于添加的虚拟标记,而那些附加数据则在潜意识里和画面进行着堆叠。

    了解更多

    2022-08-07

  • 周仰:昨日幽光

    在旅行中,我倾向于那些可能流露出“昨日世界之幻象”的目的地,无论是数百年的欧洲城市,还是经历千年的遗址,这些照片便拍摄于那一次又一次假装穿越时间的旅行中……不同于有意识的创作,在这过程中我只是回归摄影的原始冲动,听凭感觉按下快门。

    了解更多

    2022-08-07

  • 曾戈:新城

    人们在景观里尽情拍摄着、享受着所营造的环境,暂时忽略了外面真实的现实世界,乐此不疲地寻找着不平常风景所带来的一切感官刺激,促使按下快门的视觉神经保持着亢奋的状态,从而生成这些再造景观建筑的影像。长此以往,各式各样从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影像在现实世界里构成了一个封闭而循环往复的幻觉体系,逐渐地形成了一座崭新的也是虚构的景观之城。

    了解更多

    2022-08-07

  • 吴吕明:2016欧行意象

    寻求以中国传统的“纪虚写意”替代西洋摄影的“纪实写真”,探索以数字摄影做艺术实验,以彩墨“意象”演绎表现主义,独创出溶汇中西的摄影数字艺术。

    了解更多

    2022-08-07

  • 新华社:中国视角 世界故事

    新华社正在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国际新闻图片也搭上融合发展的快车,以更加精彩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展示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以中国视角讲述世界故事。

    了解更多

    2022-08-07

  • 卫星影像:来自天空的凝视

    人造卫星从太空中俯瞰地面的影像为人们观看这个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当影像数量足够庞大又垂手可得时,这些影像的生产就会形成一种基于观看的权力关系,犹如一只无形的手,太空科技能力则为这种权力提供支撑。

    了解更多

    2022-08-06

  • 导演的摄影功课

    非凡创造力、想象力、感知力和视觉把控力等核心艺术能力是如何在摄影这种最基本、最便捷的视觉媒介中体现出来的?

    了解更多

    2022-07-21